2015年以正式來臨,全球股市及各大型投資機構也都發表新年新希望的看法。當然在開春之際,正向的展望比較偏多數;但是台股在2月13日卻要進入農曆封關,準備休長達十天的年假,到2月24日 (週二) 才開盤,所以目前距封關日還剩3週的交易日,在此期間各位一定要好好把握這段紅包行情,為自己賺個年終獎金才是上上之策。
馬雲、雷軍來台的用意
這些年來台灣受雇者實質薪資倒退十幾年,失業率大抵在4 %上下,無法回到高成長、低失業的黃金年代,到底經濟、產業出了什麼問題,導致發展陷入泥沼?中國的電子商務、手機產業快速崛起,兩位代表性人物:阿里巴巴創辦人馬雲、小米科技創辦人雷軍最近接連來台訪問、成為媒體關注的焦點。他們感嘆台灣年輕人失去創業的理想,並以救星自居,宣稱要幫助年輕人去中國創業,或者在台設立創投基金,替年輕人找出路,實際則不懷好意,心中的獵物乃是台灣低成本的科技人才。馬雲在台灣的演講中曾當著張忠謀、施振榮等企業大老的面,批判:【台灣的年輕人太可憐了,被一群落伍的老創業家壓著不能出頭。】接著發出豪語,要設置創業基金,帶台灣年輕人去中國創業。而雷軍也要在台灣尋找科技人才,其旗下獵豹移動執行長傅盛更狂言:【台灣工程師在趨勢科技(指台灣企業)做十幾年,倒不如在獵豹做一年。】顯然他們認為台灣產業問題在於企業未能世代交棒,以及人才找不到出路,才讓他們有可趁之機,準備大肆網羅台灣的科技人才。
而中國擁有的條件:勞動成本低廉、充沛的人力資源、政策優惠與補貼、獨裁式的行政效率,以及欠缺對智慧財產權的保護,剛好適合代工型的新興經濟體之崛起。組裝代工是產業供應鏈中利潤最微薄的環節,需求人力最多,應用的技術比較低階,也付不起高額的專利費用,而在商戰中組裝生產講求快速,中國所具有的條件成為世界工廠,經濟快速擴張。但是,到了要提升技術、從事研發、發展國際品牌時,這些條件反而成了束縛與障礙。如今,中國之所以出現少數國際級企業,並非技術晉升先進國家之林,純粹是十三億人口代表的龐大市場與需求所致。
過去,將台灣經濟的停滯歸咎於鎖國、資金不足,是錯誤的命題,台灣或許沒有足夠的勞動力,但資金充沛,去年的超額儲蓄達一兆八千億元,顯是台灣錢依然淹腳目,只是國人對直接投資缺乏信心。而投資中國更佔我對外投資之絕大比例,因此,我國的問題絕對不是鎖國,而是鎖在中國。總之,救台灣經濟的藥方是正確的產業政策,能夠引導企業投資台灣,注入活水,推動經濟再成長。而可悲的是,當今政府還麻木不仁,任督二脈又堵塞,台灣產業到目前還未走出自己的路,真是令人擔憂。
大盤盤堅格局不變 上看9600點
自從去年11月29日大選結束之後,本人就一直重覆地下此標題,各位讀者應該也相當眼熟。截到目前為止,大盤9250點的沉重反壓,也已在13日到19日之間被消化殆盡,很多人會認為大盤在20日突破9250點時,當天量能不夠,所以視為【假突破】,理由就是量價背離;但本人卻是持反對看法,此處視為【真突破】,並非假突破,未來盤勢會呈現驚驚漲的格局,而且都是背離盤,值到有一天大盤出大量 (至少1500 E以上) 時,波段漲勢才會結束。另一證據顯示,盤面上高價股例如:【3008大立光】、【2454聯發科】,均已連袂創四個月新高,可見高價股已領軍表態上攻,此也會造成比價效應,帶動中低價股上攻。所以在農曆封關前都是做多安全區,也是紅包行情。
個股推薦:
5481 華韡:
股本9.73 E的電子股,原從事多層銅面基板 ( PCB ) ,在去年前三季EPS為 - 0.82元,但在去年9月已有新聞公告,因近年營運陷入困境,連續虧損,決定尋求轉型,特引進黃總大車隊,並也有華丰橡膠監察人入主,經營權也已換手,公司業務也擴大到電子、通信、電器、汽車、機車、自行車、石油製品、旅遊、車胎…等業務;公司並處分大陸資產共獲利5845萬元新台幣,也先活化資產擺脫虧損狀態。
由技術面觀察,近三個月股價走勢穩健,底部呈現慢慢盤高走勢,量能收放自如,控制得宜,目前本身因有介殼題材,新入主的經營者企圖心又強,業務由電子跨足傳產,並作互相聯結,所以股價也會有表現空間。該股走勢穩健,不會暴起暴落,較適合中長線持有。
以上資料由 王曈 分析師整理提供
關鍵字:
投資一定有風險,投資人於交易前請審慎評估並自行承擔投資風險
華冠證券投資顧問股份有限公司(111) 金管投顧新字第015號
100台北市中正區忠孝東路二段100號6樓之2